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,目前治疗方法要根据血小板增高的数量以及病人的症状选择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人如果能够耐受治疗,比如可以接受干扰素的治疗。但是干扰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合并不良反应,比如病人呈流感样,有低热、肌肉疼痛,通常在应用1-2周以后症状慢慢减轻甚至消失。
口服化疗药,羟基脲治疗。应用羟基脲治疗,可以使患者的血小板恢复到正常,需要注意的是,羟基脲的长期应用,有可能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。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血色素和白细胞的计数,调整羟基脲的用量。由于羟基脲可以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,在年轻的患者治疗时,需要慎重使用羟基脲。
治疗选择的原则根据有无血栓病史,患者的年龄,有无心血管高危因素、JAK2V617是否突变,采用降细胞治疗,阿司匹林治疗和抗凝治疗。降细胞治疗一线药物为羟基脲、干扰素;二线药物为阿拉格雷、白消安等。
在临床上我们通常有以下的治疗措施,比如血小板过高的时候,我们首先可以进行血小板单采术,通过血小板单采术迅速降低血小板的负荷。进一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化疗药物,比如羟基尿的口服来降低血小板数。还有我们可以给患者注射干扰素来促进血小板数目的减少。
1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如下:根据患者的年龄、血小板计数、伴随疾病等情况,选择治疗方案;常用的药物有羟基脲和干扰素。
2、口服化疗药,羟基脲治疗。应用羟基脲治疗,可以使患者的血小板恢复到正常,需要注意的是,羟基脲的长期应用,有可能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。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血色素和白细胞的计数,调整羟基脲的用量。由于羟基脲可以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,在年轻的患者治疗时,需要慎重使用羟基脲。
3、在临床上我们通常有以下的治疗措施,比如血小板过高的时候,我们首先可以进行血小板单采术,通过血小板单采术迅速降低血小板的负荷。进一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化疗药物,比如羟基尿的口服来降低血小板数。还有我们可以给患者注射干扰素来促进血小板数目的减少。
1、应用骨髓抑制的药物,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治疗措施,目的是破坏异常的巨核细胞,使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数量正常或者接近正常。常用的药物有羟基脲、环磷酰胺等。可以应用干扰素治疗。对于血小板数量比较多或者在紧急情况下,可以给予血小板单采术。
2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,比如鸡蛋或者牛奶,另外也可以吃一些大枣以及阿胶,具有补血的功效。
3、一) 骨髓抑制药物:白消安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选择,初始剂量为4~6毫克每日,若需快速降低血小板,可考虑使用羟基脲,起始2~4克每日,3~4天后减至1克。环磷酰胺、苯丁酸氮芥和马法兰等药物也可用于此目的。血小板下降或症状改善后即可停药,如有复发则需再次使用。
4、放射核素磷(32P)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,首次剂量为0.08~0.11MBq,必要时可在三个月后再次给予。然而,鉴于其可能诱发白血病的风险,通常不推荐使用。血小板分离术能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,缓解症状,常用于胃肠道出血、妊娠、分娩、选择性手术前等情况。
5、可以用以下的方法:骨髓抑制的药物,也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治疗措施,目的就是破坏异常的巨核细胞,使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。干扰素,对人巨核细胞前体细胞有抗增殖的作用。
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,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等。此外,如果血小板增多是由于骨髓无序增殖引起的,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,可以采取血小板分离机,把过多的血小板从血液中分离出来,同时还要服用羟基脲以减少血小板的增殖。
口服化疗药,羟基脲治疗。应用羟基脲治疗,可以使患者的血小板恢复到正常,需要注意的是,羟基脲的长期应用,有可能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。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血色素和白细胞的计数,调整羟基脲的用量。由于羟基脲可以造成第二肿瘤的发生,在年轻的患者治疗时,需要慎重使用羟基脲。
具体如下:低危组的患者,主要采取小剂量的阿司匹林,防止血小板聚集;中高危组的患者,除了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外,还应予降血小板的治疗。降血小板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两个药物,即羟基脲和干扰素。
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治疗:例如,使用抗血小板药物,如阿司匹林或氢氯噻嗪,来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减少血小板数量。 针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:治疗基本疾病,如控制炎症或感染、治疗贫血、恶性肿瘤等。
患者可服用抗凝药物以减少血小板聚集,以免形成血栓;患者可服用抑制血小板过度生长的药物进行治疗;骨髓中可能有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血小板增多,患者可通过服用干扰素等药物减少过多的血小板生成;患者也可通过血小板单采术使血液中过多的血小板排出体外,进而达到治疗目的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myipw.com/post/175.html 转载需授权!
547763716
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"+"号,添加朋友,粘贴微信号,搜索即可!